成家立业是人生大事,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特别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里,女人地位低下,嫁个好男人显得尤为重要。
在宋朝,男女结婚比较早,根据《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宋朝人结婚程序繁琐,家庭开销很大,父母要给女儿陪出很多嫁妆,嫁妆越多,夫家越看得起。
那么宋代究竟是怎样嫁女的呢?
第一步:纳采
纳采又称求亲。男方相中哪家女子,就准备一些礼物,央求媒婆帮助牵线搭桥,到女子家中去求亲,若女方父母同意进一步交往,就互相交换草帖。
说是草帖,其实不草,上面记载了男方的基本情况,生辰八字、籍贯,曾祖父、祖父、父亲、母亲的姓名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业等信息。如果女方家庭对男方感兴趣,也会送上相同的草帖,里面写上女方的各种信息。
男女双方的父母拿到对方的草帖之后,就会找算命先生占卜,看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合得来,有没有相冲相克,带不带煞,如果有,那肯定不会同意的。
一些细心的家庭还会暗地里托人去打听,打听对方家庭的详细情况,以及男孩女孩的性格、脾气,有没有不良嗜好,有没有生理缺陷,同时还要了解对方的爷爷奶奶、父母是否好相处,会不会打骂折磨媳妇…等等,总之,了解越详细越好。
第二步:定帖
定帖又称细帖,这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的正式定婚书。帖书上需要更加详细地记载双方的聘礼数目,嫁妆明细等等。
第三步:当面
当面相当于现在的相亲。男女双方都已经看过双方的细帖之后,在媒婆的安排下,让男女双方见上一面,确定见到本人之后是否满意。若男方相当满意,则将金簪插到女子的头发上。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这是男方轻佻无理。这是宋代的习俗。若是男方不同意的话,则留下一截彩缎,这种做法叫“压惊”。
第四步:纳征
纳征又叫下聘礼,有些地方称作下婚书。在媒婆的陪同下,男方带上聘礼到女方家里,聘礼写在一张纸上,上面注明钱财数量、金银首饰、绸缎、还要送上四坛或八坛好酒,表示诚心诚意确定这桩婚姻。
女方接受聘礼,表示男女双方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双方进一步商议结婚的日子,选定一个黄道吉日,这个过程民间又叫“提日子”。
至此,男方可以对外称女方为未婚妻,女方可以称男方为未婚夫。从这天开始,男女双方家庭开始张罗结婚的事情,男方布置新房,发喜帖等,女方准备嫁妆,男女双方都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晚上睡觉时都会想着对方,特别是女子,每每这时,脸上还会泛起红晕来。
宋代还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嫁妆只属于女方一个人所有,丈夫、公公婆婆都无权使用,若是哪一天,双方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女子被休,女子可以带走所有的嫁妆,定亲帖上有详细的记录,这相当于现代人的婚前财产公证,值得现代人借鉴。
第五步:铺房
迎亲前三天,男方给女方送去催妆花髻、销金盖头、靴芴等物,女方结婚那天都要穿戴在身上。
结婚前一天,女方派人到男方家里布置新房,挂幔帐,铺毡褥,陈设嫁妆器具,这是宋代独有的习俗。不知什么原因,宋朝以后就没有这种做法了。
第六岁:迎亲结婚
结婚当天,新娘坐上花轿,在送亲队伍的陪同下,浩浩荡荡向男方家里走去。
新娘到男方家门前,还不能马上下轿,因为宋朝有拦门的风俗。根据《梦梁录》中记载,新娘到了男方的家门口,吉时将至,乐官奴仆便会念着拦门诗,向主人家里讨要红包,这些人口里说些吉利话,图个彩头。
拦门话大意是,你娶的媳妇这么漂亮,马上就要进你的家门,这喜气让我沾沾,我管你多要几个红包,你可不要吝啬。男方家里一边念着答谢,一边发红包,还要将谷子、糖果、铜钱撒到门外,让围观的小朋友们争抢。
拦门之后,新娘的花轿就可以抬进门了,执事的开始放鞭炮,吹鼓手奏曲,新娘在媒婆等人的搀扶下走下花轿。
按照宋代的风俗,新娘第一次进门,双脚不能沾地,要踩着青色的地毯,同时有一个人捧着镜子在前面倒行,引领新娘入门,走进新房,坐在床上,等待婚礼仪式的到来。
婚礼仪式正式开始了。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堂前,朝当日喜神的方向站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合家大小都要引见介绍,答谢。
此时,有一个先生出场了,先生摇头晃脑念着诗赋,新郎走在前面,新娘跟在后来,先生捧着五谷随进洞房,新人夫妻坐在床边,先生拿起五谷,念诗撒帐,之后便是合髻,男左女右,各取一绺头发,用绸缎绑在一起,表示夫妻从此白头偕老,命运与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