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注册官方入口

罗曼丽莎说 1天前 阅读数 14 #推荐

康熙这人一辈子都爱猜忌,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弄丢了一段很珍贵的兄弟情。

从年少时起,他就跟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一起建设大清的江山。他们一同经历了许多事,康熙特别信任他,把朝廷里的好多大事都交给他办了。

有一场战争,让他跟这个哥哥疏远了。之后,这位亲王就彻底远离了那种勾心斗角的政治圈子,整天就在自己府里待着,啥外面的事儿都不管了。他俩呀,都把对方的心给伤了。

一直到亲王在病床上快不行的时候,兄弟间的隔阂才因为一句话彻底消除。都说当皇帝的大多都没什么情义,也不知道这个狠心的皇帝会不会在深夜里懊悔得不行呢?

【身份尊贵无心皇位】

一提到顺治皇帝,好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和董鄂妃那凄美爱情故事。他俩打一见面,就特别投缘,整天黏糊得不行。

才一个多月,董鄂妃就当上皇贵妃了,历史上能有几个后宫女子有这样的晋升速度呢?

顺治帝的后宫里可不只一个姓董的。除了受宠的董鄂妃,还有个宁嫔妃董鄂氏呢。这宁嫔妃没多大名声,可她背后的家族不容小看。她所在的家族是满洲有名的爵邸世家,在正红旗。这个家族老是跟宫廷联姻,家族里有头有脸的先辈可不少。

她刚进宫的时候,位分是小福晋,不过待遇特别好。她不像董鄂妃那样受宠,但也不至于在后宫里守活寡。

顺治十年,董鄂氏生下了皇次子福全,他就是咱们这篇文章马上要讲的主人公。顺治的大儿子夭折得早,这么一来,福全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皇长子。

可福全身体不太好,一只眼睛有毛病。顺治满心都在董鄂妃身上,对这个儿子就不咋重视。

福全的妈比较有地位,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就这样在密不透风的皇城里长大了。

福全大概是性格的缘故,对皇位没什么念想。他心里清楚,皇位虽然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在背后得经历多少残酷的争斗啊。皇家虽说薄情,但也不是完全绝情,福全不想让自己的双手沾上亲人的血。

顺治问自己这个儿子将来有啥志向,这实际上是一种试探,他想看看这个儿子有没有将来做天子的样子。可福全没说“明君”“圣君”之类的话,只是简单地说了句:“愿为贤王。”

他的目标,也就是人生方向,已经十分明确了。顺治听完后,也清楚这孩子的志向了。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得了天花,一直高烧不退。他感觉自己可能活不长了,就赶紧把一些重要大臣叫到跟前,一块儿商量立太子的事儿。

别的皇子年龄都太小了,所以只能在玄烨和福全这两人里选。

顺治问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想了一会儿,推举了玄烨,还讲了两点理由。头一点呢,玄烨小时候得过天花,那时候都觉得天花一辈子只会得一回,这么一来玄烨往后就不会被天花影响了。

而这第二个原因就是性格。福全性格很平和,这种性格要是在普通人家,那肯定是人人都会夸的。但这是皇家啊,没有野心的人根本就统治不了一个国家,还谈什么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呢?

所以呢,最后太子的人选就成了玄烨。这对福全来讲也是好事啊,他不用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但福全没想到的是,虽然不当皇帝,可陪着皇帝就跟陪着老虎似的,当个贤王哪有那么容易呢?

【兄弟齐心建设江山】

康熙的野心大家都知道,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也很厉害,八岁就当上皇帝的他,可不像个啥都不懂的小孩儿。

要是康熙不把这人给除掉,以后的路肯定不好走。所以呢,康熙为了除掉对皇权有威胁的鳌拜,增强自己的政治力量,就专门让福全做议政大臣。

福全给康熙出主意,康熙16岁就把鳌拜抓住了,还给他定了十二条大罪,把鳌拜的党羽也都清算干净了,打这儿起,康熙才真正开始掌权。

一方面,他接着审讯、处置、捉拿鳌拜的党羽。另一方面,他着手调整朝廷官员,把吏部、兵部、工部、户部的尚书都换了,福全成了康熙比较信任的人,康熙也把很多事务交给他管理。

就这么着,兄弟俩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起来。他俩负责的职位不一样,可配合起来特别默契。福全是康熙的大哥,他是真心实意地辅佐康熙这个弟弟。他们与其说是一拍即合的兄弟,还不如说是君臣关系和睦呢。

福全达成了当初的志向,当上了“贤王”,就目前来说,自己这条路走得还行,不过以后会发生啥,谁也不清楚。

福全自己怎么也想不到,以后的日子会因为他这个弟弟,就退出政坛,彻底做个“清闲王爷”了。

【出征对敌战功累累】

内忧解决了,但还有个特别严重、一直虎视眈眈的外患,那就是噶尔丹。康熙十八年时,噶尔丹就已经把势力慢慢往内地推移,都到甘肃张掖这儿了。

过了两年,噶尔丹开始正式往西扩张。他可不是只想当个拥有疆域的王,噶尔丹的野心大家都知道,康熙能不知道吗?

康熙心里清楚,去攻打噶尔丹不是件容易事儿,对国库的消耗也不小。可是他要是不有所行动的话,这江山很快就得易主了。于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就指派福全做抚远大将军,让福全从古北口出征。

出征前,康熙亲自把他们送到东直门,还吟了一首诗。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他心里居然有了一点不舍。前方战况不明,说不定,这就是他俩见的最后一面了。

福全打小也读了不少兵法,要不康熙哪能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交给他呢。福全出发之前,向康熙提了些有关兵马的要求,康熙都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还给他派了厉害的人手。

到了那儿以后,各方的部队就开始跟福全汇合了,他们一起商量作战的计划和策略,啥都进展得挺顺利的。

过了些日子,康熙打算亲自带兵到塞外打仗。哥几个一见面,没怎么唠家常,心思都放在这场难打的仗上了。

康熙给福全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还给他规划了三步:第一步先把敌军的情况侦察明白;第二步得想法子笼络噶尔丹,别让他起疑心;第三步是拖延时间,等大部队都到了就吹号角。

福全照着康熙的吩咐,一步一步地行动起来。等所有事情都准备妥当了,他们马上就发动了进攻,刚开始的时候清军处在劣势。

福全想改变这种局势,天还没亮就领着清军去进攻了。这一下打得对方毫无防备,还顺势拿下一座城。康熙知道这事儿后,对福全很是夸奖。

噶尔丹哪能就这么算了呢?他派了说客到清军阵营,指责清军野蛮入侵,毫无道理。福全听了后,很强硬地反驳了回去。

可他也有点心软,轻信了说客口中的誓言,就下令各路大军暂且别再追噶尔丹了。他寻思着得争取时间让士兵们好好休整,等各路大军都会合了,再跟对方拼个你死我活。

康熙知道了福全的做法后,特别不满意。他认为这么做肯定会留下后患,那些人肯定会趁清军兵力不够的时候来攻打自己,真要是那样,局势肯定会变得不可收拾。

康熙冷静分析之后,福全就鼓足劲儿出兵去追噶尔丹了。结果呢,噶尔丹一被逮住,立马就投降了,还说自己愿意撤到边境外面去,态度特别诚恳,福全也就答应了他的投降。

康熙心里清楚,噶尔丹是个极为狡诈的家伙,于是就提醒福全务必严加防范,不然的话,那结果可就糟透了。谁都没料到康熙这话还真应验了,福全的心软也使他受到了该有的惩处,就因为这一次的差错,兄弟俩的关系就出现了没法修复的裂痕。

【一时失误心生隔阂】

在那之后,福全给噶尔丹传信了,可噶尔丹没搭理他。这时候清军的粮草也不够了,福全怕清军饿肚子,就私自让士兵们都往回走了。

福全这么干让康熙心里很不舒坦,不过康熙打算回京城以后再罚他。哪知道呢,噶尔丹跑了,都跑到边境外面去了,这就是说以后他还会威胁到大清的政权。

福全的心软还擅自作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切。但现在也没啥办法了,康熙就只能让福全先回京城。

一路上,福全心里满是自责,可他也明白,自责根本没啥用。就因为他的一个决定,好多将士的心血都白费了。进了京城后,福全来到大殿,康熙一见到他就骂他不听命令乱做主张,搞得这次讨伐一点成果都没有。

这些话让福全心里像被刀割一样难受,悔恨的感觉涌上心头,他从头至尾都没争辩一句。错了就是错了,这种错也没法弥补。

大臣们开始商量该怎么责罚福全,他们都觉得犯了这么大错,得把他的爵位给夺了。可康熙不这么想,福全虽然犯了大错,但这次也立了不少功呢,所以康熙就只罚他三年俸禄,撤掉三个佐领,还把他的议政权给取消了。

前面两种处罚,福全可能不怎么当回事儿,可把他的议政权给取消了,这就意味着康熙已经彻底不信任他了。

这件事之后,康熙和福全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福全知道这全是自己的错,康熙不只是自己的弟弟,更重要的,他还是天子呢。

所以呢,福全打这以后就完全从政坛退出来了,整天就在自己的府里待着,当个无所事事的王爷。那种不过问外面事情的日子确实挺舒服的,可福全还是会想念自己以前在政坛上的样子,那时候的他精神抖擞的。现在这种安静平和的生活,又有多少是为了躲开心里头的那份不踏实呢?

【重病不起冰释前嫌】

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福全满五十岁了。他得了一场重病,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康熙听说他病了,专门到他府上去探望他。

福全见弟弟来到府上,心里暖乎乎的。康熙坐在他床边,他俩一起回忆小时候的趣事,一桩桩往事在心头浮现。这时候的康熙,不再是尊贵无比的天子,就是那个和福全一块儿长大的玄烨。

康熙瞧着福全那苍白的脸,心疼得很,就对他讲:“你可得把自己的身子照顾好了,要是你没了,那我可就没哥哥了。”福全听了这话,心里多年的疙瘩一下子就消了不少,他俩还是兄弟。

这对福全来说特别重要,这些年他一直对当年的事儿放不下,可康熙的一句话就让他俩之间没了嫌隙,以前那些事儿就像青烟似的,被风一吹就没了。

康熙走了之后,福全就对自己儿子讲:“我能死了。”许是心愿达成了,福全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时康熙正在打猎呢,听到这个坏消息,立刻起身回京城,还亲自去祭奠。裕王府出殡的时候,康熙特别悲痛,都哭了,好多天都没上朝。

福全的后事全由康熙负责,康熙不但亲自撰写碑文、题挽诗,还极力夸赞自己这位哥哥,说他“秉性宽和,持身谦牧”,有着“不争名利、心慈乐善”的品质,字里行间满是对哥哥的不舍与哀悼。

康熙写了一首《兄裕亲王挽诗二律》,这诗里全是真情实感。“少小同居处”体现出他俩打小关系就很亲近,而“血泪染疏棂”这一句把康熙心里的哀伤表达得不能再到位了。

打那以后,康熙老是想起自己的哥哥。他就叫画工用心画了一幅画,画里康熙和福全一块儿坐在梧桐树下,这就有“手足同老”的意思。康熙特别看重这幅画,觉着只要看到这幅画,就能看到自己和福全的兄弟情分。

【结语:】

这俩人虽是同父异母,但打小就一起长大,他俩的感情早就和亲兄弟一样深厚了。

大家都讲康熙这人冷酷无情,可他打小就手握大权,要是走错一步,那就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他不得不万分谨慎。福全一直都是康熙信得过的人,就算后来不让福全参与朝政了,康熙心里也清楚,自己始终是信任福全的,只是太多因素导致两人的心疏远了。

一直到生命结束,康熙和福全心里的疙瘩才彻底解开。这对福全而言是最好的结果,这表明他一辈子坚守的信念从来就没改变过,在这无情的皇宫里,亲情也是有迹可循的。

张宝章写了《萼辉园和交辉园沿革初探》,这篇文章在《圆明园》学刊第十一期上,2011年出版的,页码是43 - 51页。黑龙和海纯良写了《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史实考》,登在《西部蒙古论坛》2010年第1期上,内容在21 - 29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罗曼丽莎说

罗曼丽莎说

罗曼丽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