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体育官方网站app下载中心 当年支持“台独”的立陶宛,如今下场有多悲惨?

缪子淳晨烟说科技 2周前 (12-08) 阅读数 194 #推荐

真没想到,立陶宛最近又公开叫板,据《德国之声》30日报道,立陶宛将驱逐中国大使馆三名工作人员。

其实早在2021年,立陶宛就和中国剑拔弩张了,当时是因为公然支持“台独”,还上了电视新闻。

所以国际各界纷纷猜测,立陶宛这次变脸,其实是向美国示好,以表“忠心”。

但从去年3月的财政报告来看,立陶宛债务占比超过96%,反华立场似乎没有换来任何实质性的回报。

那么,频繁和中国唱反调的的立陶宛,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立陶宛的挑衅与挑战中国的底线

其实很多人好奇的一点是,立陶宛为何敢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的底线,毕竟他们人口规模仅仅几百万而已,还没我国一个城市人口多。

这样的一个小国,竟然敢挑起与中国的外交冲突,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不过立陶宛当时的底气,应该来自西方国家的背后支持,特别是美国的援助,似乎让它感觉自己可以肆无忌惮。

立陶宛的政策方向在那时就发生了巨变,尤其是在对台问题上。

2021年,立陶宛决定允许台湾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这一步,几乎可以说是公开与中国对着干。

这种行动,是对中国“一国两制”原则的挑衅,更是对中国台湾问题的严重干涉。

别看它是一个小国,但有一股子不怕事的劲头,之前立陶宛一直在国际舞台上默默无闻,鲜少有人关心它的政治动态。

他们误以为挑战中国,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可以为自己带来一些曝光机会和外交利益。

而且此前还有佩洛西窜台的事件已经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示范。

立陶宛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这种姿态与美国和欧洲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甚至在国际上提升自己的地位。

更让人吃惊的是,立陶宛在做出这一决策后,不仅没有回头的打算,反而选择在“17+1合作机制”中主动退出,摆明了要在国际上与中国切割。

中国当时并没有急于采取极端措施,反而选择了一种理智而明确的方式来回应,先是召回驻立陶宛的大使,随后降低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等级。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在表达强烈立场的同时,也留给立陶宛反思的余地。

或许,立陶宛没有预见到的是,单凭西方的支持,它最终会陷入孤立的境地。

虽然立陶宛当时的领导人似乎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迎合美国与欧盟的意图,获得更多的经济和政治支持,但现实显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毕竟,和中国的合作关系是立陶宛经济的一根支柱。

中欧班列曾是立陶宛与中国之间的桥梁,每年数以万计的货物通过这一物流通道运往中国或从中国进出,立陶宛的许多产业依赖于此。

而如今,随着外交关系的降级,中欧班列的停止,让立陶宛的经济遭遇了巨大的冲击。

这个小国,靠着这一条铁路维持着经济活力,但在中国做出反制后,立陶宛的经济“铁路”也断了。

此时的立陶宛,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外部失去支持,内部又难以自给自足。

更糟糕的是,立陶宛不仅未能从美国和西方国家获得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被迫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困境。

美国尽管在表面上给予了支持,但实际行动的缺失让立陶宛的经济更加艰难。

立陶宛期望能够通过外部援助来弥补失去的市场和合作机会,但现实却像一盆冷水,扑面而来。

站在立陶宛的角度来看,或许它当时还抱有侥幸心理,然而西方国家并没有像立陶宛期待的那样给予太多实质性的帮助。

美国的支持,更多的是口头上的承诺,而非真金白银的援助,欧盟成员国之间本就存在竞争关系,立陶宛并不是优先对象。

因此,立陶宛在外交孤立和经济困境中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豪赌”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

即便美国和欧盟表示支持,立陶宛却依旧难以从中获得切实的帮助,反而在全球政治格局中逐渐消失了应有的存在感。

面对这样的问题,立陶宛无奈地开始意识到,它的国际地位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经济失衡,立陶宛如何自陷泥潭

立陶宛的选择,看似激烈而果断,但背后的后果却不容忽视。

这个曾经对中国咄咄逼人的小国,现在正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而此时,立陶宛不仅面临中国的经济反制,更深陷西方承诺与实际支持之间的巨大落差。

作为欧盟的成员国,立陶宛本就经济薄弱,年GDP在700多亿美元,远远低于欧盟其他大国。

立陶宛的经济更多依赖外贸,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通过中欧班列,这对它来说就像是一条经济生命线。

然而,随着中国对立陶宛的反制,特别是停止中欧班列的运营,立陶宛的经济就像是突然被切断了氧气供应。

曾经通过这条线路与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往来,不仅是立陶宛工业的命脉,更是它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的支柱。

中欧班列的停运,意味着立陶宛的外贸出口大幅缩水,许多企业面临资金断裂,部分企业甚至不得不关闭。

这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脆弱的小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巨额的债务和逐渐萎缩的市场,立陶宛的经济陷入了滞胀的困境,物价上涨,失业率攀升,民众生活困难。

更为严峻的是,立陶宛的债务问题开始恶化,西方的“支持”在很多时候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实际的经济援助却微乎其微。

面对逐渐逼近的债务危机,立陶宛的政府显得束手无策,甚至有报道称,立陶宛的外债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立陶宛的年GDP中占据了极高比例,几乎无法承受。

曾经的外交狂妄,如今已经变成了经济的负担,立陶宛不禁开始反思,是否真的是在为国家的未来铺路,还是走向一条通向深渊的歧途。

如今的立陶宛,面临的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硬挺下去,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困境,但这条路显然越走越难。

另一条则是悔过自新,承认错误,重新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修复已经破裂的经济和贸易纽带。

参考资料:新民周刊——立陶宛到底怎么回事?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缪子淳晨烟说科技

缪子淳晨烟说科技

缪子淳晨烟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