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新墨西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检测并验证了 TESS 迄今为止发现的两颗周期最长的系外行星。这些长周期大型系外行星围绕 K 矮星运行,属于被称为暖木星的一类行星,其轨道周期为 10-200 天,半径至少是地球的六倍。最近的这一发现为未来寻找与太阳系类似的长周期行星提供了令人兴奋的研究机会。
这项研究使用了NASA的TESS卫星,它通过观测恒星的亮度变化来探测行星的存在。科学家们还借助地面望远镜进行了后续观测,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NASA TESS 采用的观测策略将每个半球分为 13 个扇区,进行大约 28 天的观测,正在对凌日行星进行最全面的全天空搜索。这种方法已经证明其能够探测不同类型恒星周围的大小行星。以 TOI-4600 为例,这颗恒星是一颗 K 矮星,也称为橙矮星,是比太阳稍小、温度稍低的恒星。
系外行星必须在 TESS 的观测范围内至少经过其主恒星两次,才能被科学处理操作中心 (SPOC) 管道和快速查找管道 (QLP) 以正确的周期检测到,这些管道搜索 2 分钟和 30 分钟的数据。分别为分钟节奏 TESS 数据。由于 TESS 总天空覆盖范围的 74% 仅观测到 28 天,因此检测到的大多数 TESS 系外行星的周期都小于 40 天。因此,TOI-4600 b 的周期为 82.69 天,即近 3 个月,TOI-4600 c 的周期为 482.82 天,即 16 个月,这使得他们的发现更加有价值。
科学家们对这一发现非常感兴趣,因为长周期巨行星的发现并不常见。这引发了更多的研究讨论和问题。他们想知道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这个系统中是否还有其他行星存在,以及这些巨行星对可能存在的较小行星有何影响。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些行星的周期,科学家们呼吁公民科学家和天文学爱好者参与观测。在10月16日,对于那些有兴趣并希望观察的人来说,将有另一个可能的凌日机会,以进一步验证外行星的周期是否为482天。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了解行星形成和迁移过程非常重要。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系外行星系统都与太阳系有所不同。科学家们希望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类型的行星系统,揭示更多关于行星形成的信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